| 富察敦崇生于咸丰五年(1855),自幼聪慧,然多次应试,均以族人回避,不得进入考场。只好援例纳官,曾任东三省道员。宣统三年(1911)七月,因病请假就医,回到北京,革命军兴,便居家不出。富察敦崇生平喜文事,著述颇丰。留有《燕京岁时记》、《紫藤馆诗草》、《芸窗琐记》、《庚子都门纪变》、《皇室见闻》、《画虎集文钞》等多种著作。 作者尤熟习北京掌故和风土人情,所作《燕京岁时记》,以时间为序,从正月至十二月,依次记述北京的风土、名胜、物产和技艺,并将定期游览胜地一一予以介绍。内容丰富,且多是作者所见所闻,翔实可信,是研究北京岁时风物、社会生活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,被誉为近代研究北京掌故的杰作。书成于光绪二十六年,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初刊,曾被译法文和日文。 |
|
| 正月 |
| 元旦 |
| 八宝荷包 |
| 祭财神 |
| 破五 |
| 人日 |
| 顺星 |
| 打春 |
| 灯节 |
| 筵九 |
| 开印 |
| 打鬼 |
| 填仓 |
| 大钟寺 |
| 白云观 |
| 曹老公观儿 |
| 厂甸儿 |
| 东西庙 |
| 土地庙 |
| 花儿市 |
| 小药王庙、北药王庙 |
| 耍耗子、耍猴儿、耍苟利子、跑旱船 |
| 二月 |
| 太阳糕 |
| 龙抬头 |
| 春分 |
| 清明 |
| 卖小油鸡、小鸭子 |
| 三月 |
| 三月三 |
| 蟠桃宫 |
| 东岳庙 |
| 潭柘寺 |
| 戒台 |
| 天台山 |
| 换季 |
| 黄花鱼、大头鱼 |
| 四月 |
| 舍缘豆 |
| 万寿寺 |
| 西顶 |
| 妙峰山 |
| 丫髻山 |
| 北顶、东顶 |
| 榆钱糕 |
| 黄鹂 |
| 芦笋、樱桃 |
| 凉炒面 |
| 玫瑰花、芍药花 |
| 五月 |
| 端阳 |
| 雄黄酒 |
| 天师符 |
| 菖蒲、艾子 |
| 彩丝系虎 |
| 剪彩为葫卢 |
| 赐葛 |
| 城隍出巡 |
| 过会 |
| 都城隍庙 |
| 南顶 |
| 十里河 |
| 瑶台 |
| 磨刀雨 |
| 分龙兵 |
| 恶月 |
| 石榴、夹竹桃 |
| 五月先儿 |
| 甜瓜 |
| 染指甲 |
| 六月 |
| 六月六 |
| 洗象 |
| 祭马王 |
| 祭关帝 |
| 赐冰 |
| 换葛纱 |
| 中顶 |
| 十刹海 |
| 扫晴娘 |
| 冰胡儿 |
| 酸梅汤 |
| 西瓜 |
| 七月 |
| 丢针 |
| 鹊填桥 |
| 中元 |
| 荷叶灯、莲花灯 |
| 法船 |
| 盂兰会 |
| 放河灯 |
| 江南城隍庙 |
| 金钟儿 |
| 菱角、鸡头 |
| 枣儿、葡萄 |
| 八月 |
| 中秋 |
| 月光马儿 |
| 九节藕 |
| 莲瓣西瓜 |
| 月饼 |
| 兔儿爷摊子 |
| 灶君庙 |
| 九月 |
| 九月九 |
| 钓鱼台 |
| 花糕 |
| 九花山子 |
| 糟蟹、良乡酒、鸭儿广、柿子、山里红 |
| 财神庙 |
| 十月 |
| 十月一 |
| 添火 |
| 仰山洼 |
| 卖宪书 |
| 风筝、毽儿 |
| 走马灯 |
| 踢球 |
| 蛐蛐儿、聒聒儿 |
| 栗子、白薯、中果 |
| 水乌他、奶乌他 |
| 赤包儿、斗姑娘 |
| 梧桐、交嘴 |
| 冬笋、银鱼 |
| 十一月 |
| 翻褂子 |
| 月当头 |
| 冬至 |
| 九九消寒图 |
| 拖床 |
| 溜冰鞋 |
| 打冰 |
| 赐貂 |
| 十二月 |
| 腊八粥 |
| 大白菜 |
| 雍和宫熬粥 |
| 狍鹿赏 |
| 封印 |
| 封台 |
| 放年学 |
| 祭灶 |
| 春联 |
| 门神 |
| 画儿棚子 |
| 除夕 |
| 踩岁 |
| 年饭 |
| 唐花 |
| 藏香 |
| 摇钱树 |
| 压岁钱 |
| 红票儿 |
| 挂千 |
| 天地桌 |
| 辞岁 |
| 迎喜神 |
| 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