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方言 | 
字义 | 
| 员外 | 
宋富翁皆买郎外散官,如朝散、朝议、将仕之类。 | 
| 谢娘 | 
本谓文女,如谢道蕴是也。今以指妓。 | 
| 勤儿 | 
言其勤于悦色,不惮烦也。亦曰“刷子”,言其乱也。 | 
| 行首 | 
妓之贵称。居班行之首也。 | 
| 小玉 | 
霍小玉,妓女也。今以指女妓。 | 
| 薄暮 | 
母也。“薄”音“博”;“母”,“磨”上声。薄民绵母,以切脚言。 | 
| 九百 | 
风魔也。宋人云:“九百尚在,六十犹痴”。 | 
| 相公 | 
唐、宋谓执政曰“相公”。最古。今人改曰“大人”,已俗矣。 | 
| 下官 | 
六朝以来,仕者见上,皆称“下官”,或曰“小官”。最古。 | 
| 奴家 | 
妇人自称。今闽人犹然。 | 
| 使长 | 
金、元谓主曰“使长”,今世已呼公侯子、王姬。 | 
| 包弹 | 
包拯为中丞,善弹劾,故世谓物有可议者曰“包弹”。 | 
| 虚脾 | 
虚情也。五脏为脾最虚。 | 
| 挜摆 | 
把持也。今人云“挜摆不下”,即此二字。 | 
| 动使 | 
什物器皿也。见《东京梦华录》。 | 
| 唓嗻 | 
能而大也。或作“𨐃𨰵”,皆俗字。 | 
| 傻角 | 
上温假切,下急了切。痴人也,吴谓“呆子”。 | 
| 评跋 | 
以言论人曰“评”,以文论人曰“跋”。 | 
| 波查 | 
犹言口舌。北音凡语毕必以“波查”助词,故云。 | 
| 入跋 | 
入门也。倡家谓门曰“跋限”。 | 
| 妆么 | 
犹做模样也。古云“作态”。 | 
| 妆局 | 
宋有吉庆事,则聚人治之,谓之“结局”。诓人者,亦曰“骗局”。 | 
| 忐忑 | 
上吐敢切,下吞勒切。心不定貌。俗字也。 | 
| 遮莫 | 
尽教也。亦曰“折莫”。杜诗:“遮莫邻鸡下五更。” | 
| 行径 | 
门墙也。犹言家风也。 | 
| 搂罗 | 
矫绝也。唐人语曰:“欺客打客当搂罗。”今以目绿林之从卒。 | 
| 尴尬 | 
难进难退也。一作“间架”。 | 
| 端相 | 
细看也。唐人曰:“端相良之。”作“端详”者,非。 | 
| 若为 | 
怎么也。李太白:“桃李今若为。” | 
| 打脊 | 
古人鞭背,故詈人曰“打脊”。唐之遗言也。 | 
| 恁的 | 
犹言“如此”也。吴人曰“更个”。 | 
| 交加 | 
纷乱也。唐人云:“交交加加,进能得会?” | 
| 毕罗 | 
唐人以面为汤饼之名,今谓之整治酒肴。 | 
| 胡柴 | 
乱说也。今人云:“被我柴倒”,即此字。 | 
| 毕竟 | 
到底也。唐人云:“毕竟不成眠,鸦啼金井寒。” | 
| 争得 | 
怎得也。唐无“怎”字,借“争”为“怎”。 | 
| 支吾 | 
一作“枝梧”,犹言遮栏也。或云:“鼯鼠五枝,技之浅也。” | 
| 恁 | 
“你每”二字,合呼为恁。 | 
| 掌事 | 
今之主管。 | 
| 顶老 | 
伎之诨名。 | 
| 辅俏 | 
美俊也。 | 
| 辣浪 | 
风流爽快也。 | 
| 入马 | 
进步也。倡家语。 | 
| 僝僽 | 
忧怀也。 | 
| 世不 | 
誓不也。 | 
| 咱 | 
“咱们”二字,合呼为咱。 | 
| 解库 | 
今之典铺。 | 
| 庞儿 | 
貌也。 | 
| 乔才 | 
狙诈也,狡狯也。 | 
| 奚落 | 
遗弃也。〈当作遗落。此恐非遗弃解。〉 | 
| 唧溜 | 
精细也。〈是便利之意。孟郊有“不唧溜钝汉”之语。 〉 | 
| 技 | 
本事也。 | 
| 筹儿 | 
根株也。 |